康同凝(1909-1978)字道孺,廣東南??h人,生于香港,排行第四,是康有為的幼子。原第六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龐蓮的丈夫。他先后在上海復旦中學、同文書院、圣約翰大學肄業(yè),畢業(yè)于光華大學。一九三六年,粵省改組,陳濟棠下野,南京政府委許崇清為粵省教育廳長,康同凝與許是舊友,曾一同返粵,在教育廳任職。
一九三七年,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他曾組織大刀隊,準備與敵人肉搏。一九三八年,廣州淪陷,隨教育廳撤退,康同凝夫人龐蓮避難去香港。康同凝先撤退至云浮、羅定,最后到韶關。龐蓮在香港住在四叔公康有霈家中四個月,回滬后在父親龐青城家住了兩年余,在一九四一年三月單身去韶關。當時康同凝在韶關建有茅廬,他的同事朱瑤安和愛人黃煥秋從事抗日進步工作,受到康同凝的掩護,將進步書籍暗放在康同凝茅廬,并常在康同凝家居住。后來時局緊張,各奔東西,康同凝夫婦由北江轉至東江。
一九四四年,康同凝看到國家危殆,曾報名參加去緬甸的遠征軍,因患有心臟病未錄取。一九四五年,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,適何香凝在廣州,要他幫忙辦畫展,曾贈她畫的牡丹一幅,留作紀念??涤袨榧业闹劣H好友,或是身居高位的官吏,或是海外的大商賈,但他均不去投靠。他厭惡國民黨統(tǒng)治腐敗,不愿從政,他的七姐當時亦在廣州,曾勸他參加民社黨,他均推辭,回上海在保險公司當職員。
解放前夕,康家人皆去香港或臺灣,他曾說,他是靠勞動工資吃飯的,在共產(chǎn)黨領導下也可以發(fā)揮作用。后來保險公司改組,他調到上?;啿脊竟ぷ?,直到一九七八年去世。
(廣東分會 康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