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西族民居大多為土木結(jié)構(gòu),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:
三坊一照壁、
四合五天井、前后院、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。其中,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、最常見的民居形式。
三坊一照壁
所謂“三坊一照壁”,即指正房較高,兩側(cè)配房略低,再加一照壁,看上去主次分明,布局協(xié)調(diào)。在結(jié)構(gòu)上,一般正房一坊
較高,方向朝南,面對照壁。主要供老人居??;
東西廂略低,由下輩居?。惶炀┥钪?,多用磚石鋪成,常以花草美化。如有臨街的房屋,居民將它作為鋪面。農(nóng)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與城鎮(zhèn)略有不同。還兼供生產(chǎn)(如曬谷子或加工糧食)之用,故農(nóng)村的天井稍大,地坪光滑,不用磚石鋪成。上端深長的“
出檐”,具有一定曲度的“面坡”,避免了沉重呆板,顯示了柔和優(yōu)美的曲線。墻身向內(nèi)作適當?shù)膬A斜,這就增強了整個建筑的穩(wěn)定感。四周圍墻,一律不砌筑到頂,樓層窗臺以上安設“漏窗”。為保護木板不受雨淋,大多房檐外伸,并在露出山墻的橫梁兩端頂上裙板,當?shù)胤Q為“風火墻”。為了增加房屋的美觀,有的還加設欄桿,做成走廊形式。最后為了減弱“懸山封檐板”的突然轉(zhuǎn)換和山墻柱板外露的單調(diào)氣氛,巧妙應用了“垂魚”板的手法,既對橫梁起到了保護作用,又增強了整個建筑的
藝術(shù)效果。通過對主輔房屋、照壁、墻身、墻檐和“垂魚”裝飾的布局處理,使整個建筑高低參差,縱橫呼應,構(gòu)成了一幅既均衡對稱又富于變化的外景,顯示了納西高超的建筑水平。
其他特點
此外,納西族民居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,不論城鄉(xiāng),家家房前都有寬大的廈子(即外廊)。廈子是
麗江納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組成之一,這與麗江的宜人氣候分不開。因而納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間的功能如吃飯、會客等搬到了廈子里。在建筑設計、建筑風格及藝術(shù)等方面,
大研古城的納西民居最具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