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中旬后,廣東省饒平縣東灶村康氏族人康榮春、康蘇平、康忠茂、康信鴻一行四人,為考證東灶村康氏家族的歷史淵源,跨省來到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(qū)康煥榮家中,與康煥榮一起考證其先祖歷史。
3月18日下午5時許,他們從漳州市龍溪縣的“安山”來到了廈門市同安區(qū)禾山社區(qū)的“豪山”,當晚又到翔安區(qū)洪前社區(qū)的“箱山”,受到了熱情招待。第二天下午3點許才找到了康煥榮家里。
見到了康煥榮,東灶村康氏宗長康榮春激動地說:“煥榮宗長,終于找到你了。我們看到了網(wǎng)上發(fā)布的《閩南康厝林五山溯考》和《漳州康氏始祖與康氏文化溯考》兩篇文章后心情激動,四個人相約開車來到你們這邊,想找你了解閩南康厝林五山的歷史?!笨禑s聽后高興地與親人們一一握手,表示歡迎!他說:“我也衷心感謝你們對我寫的族史文章的熱情關(guān)注!同時感謝你們對我們康氏文化歷史的關(guān)心與支持,你們跨省遠道來到同安,精神可嘉!我要向你們學(xué)習(xí)!你們的行動是所有中華康氏族人的好榜樣!各地的康氏族人都像你們這樣的認真,康氏文化溯考和研究工作就能更加順利地開展?!?/p>
當即,康煥榮為遠方親人沏好茶,并將此事告知豪山康氏會長康劍寶。大家相互認識后,康榮春宗長說:“我們東灶村康氏家族不知道祖先源流,至今600多年了,也沒有族譜可查,許多家族歷史和家族文化都不知道。因此,我們遠道而來,想向康煥榮先生了解一些相關(guān)的歷史資料,回去后,我們準備成立“東灶村康氏文化研究會”,進一步追溯閩南康厝林五山的歷史文化和我們東灶村康氏歷史文化,早日把我們《東灶村康氏族譜》修起來”??祫殨L對康榮春宗長所說的來意和目的表示敬佩!他說:“我們康厝林五山的歷史悠久,這些歷史和文化依據(jù)又相當缺乏,沒有一些象煥榮宗親這樣甘愿付出的康氏族人來辛勤考證,就很難了解。我也是剛剛出任豪山的會長,這些事我也了解的不多。你們這次來了解,也是給我一個學(xué)習(xí)和了解的好機會,大家一起學(xué)習(xí)、一起考證。我們同安康氏也要盡快成立康氏文化研究會,并且也要盡快修譜,這次你們的到來,也是對我極大地鼓舞和鞭策!”
接著,康煥榮就對漳州康厝林的歷史做了詳細的追溯介紹,結(jié)合東灶村康氏的一些歷史依據(jù)進行對比研究,認為東灶村康氏的淵源同屬閩南康厝林五山家族,根在康厝林,都是同祖同宗的兄弟,是一家人。依據(jù)東灶村康氏家族記載:
東灶康氏始祖“宦公”是明永樂九年歲次辛卯(1411年)由福建漳州安山滸茂社遷自海南島的(今海山鎮(zhèn)東邊村),后又于宣德二年歲次丁未(1427年)創(chuàng)建鴻社(即今東灶村),迄今已有600多年。因此,“宦公”來東灶村的祖居地成為后來的“東灶康氏大宗祠”,堂號“著存堂”,其始建年代當追溯為明宣德年間。為了能使東灶康氏子孫記住其本源,就在大門內(nèi)側(cè)鐫刻著“文丞、武尉”與“源發(fā)、龍溪”文字,意在敦促子孫要認真讀書,文武全才,又敦告子孫一定要牢記先祖源自漳州龍溪滸茂,即今康厝林五山的“安山”支派。人說“話不投機半句多”,自家兄弟千載相逢,感到格外的親切,非常投緣,一直說到天黑。東灶親人們顧不上長途跋渋和舟車勞頓,也不覺得餓和累。在飯店用餐時,大家還是一邊吃飯一邊談?wù)撝页?,似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和無限高興的感受。這個晚上,大家的心情不言而喻,每個人都會把在一天中的喜悅帶入甜蜜的夢鄉(xiāng)。
20日上午我們又一起來到了康劍寶會長家,受到了康劍寶會長的盛情款待。雙方又討論了一個上午。東灶村康榮春宗長深情地說:“經(jīng)過這次的尋宗,我們終于知道了我們東灶村康氏家族的根就在福建的康厝林。600多年來,因為沒有族譜,不知道淵源所在,只有先祖鐫刻的“文丞、武尉、源發(fā)、龍溪”記載為憑,再加上有康煥榮宗長發(fā)表的文章所引,讓我們這次來到了福建尋親,又受到了福建的漳州安山、同安豪山和翔安箱山的康氏宗親的熱情招待,使我們這次的尋親聯(lián)宗這么順利。”康煥榮也高興地說:“讓我們共同努力,進一步追溯閩南康厝林的歷史和淵源,我相信東灶村康氏家族有您們這樣的帶頭人,成立“東灶村康氏文化研究會”很快就會實現(xiàn)!追溯東灶村康氏族史和修編《東灶村康氏族譜》也指日可待,一定成功!你們將給東灶村康氏家族留下千古功名!我雖對閩南康厝林五山的歷史了解得不多,但是你們今后在追溯、研究工作中,有需要互相幫助的時候,我會竭盡全力與你們合作?!?/p>
午飯后、大家相互約定,今后雙方一定要保持友好往來,一起建立宗親聯(lián)誼,進一步追溯和研究閩南康厝林五山的歷史和文化,為促進雙方的兄弟親情往來而做出努力!不覺已到下午兩點半時分、春雨綿綿,廣東宗親帶著滿面的春風依依不舍地揮手告別。
送走了遠方的親人,我的心情仍然激動難平。幾千年來,中華康氏的歷史文化被沉浸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難于發(fā)掘;各地的康氏族人的歷代分衍,遷徙繁播、興衰起落,加上各地譜籍歷經(jīng)滄桑、時修時焚,造成譜籍散佚,家史失記。都給康氏歷史和文化的追溯造成極大困難;
今天,有我們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這個大平臺,各地康氏家族可以通過這個平臺,進行溯考、進行聯(lián)宗。以前沒有這個大平臺,要跨省尋親和聯(lián)宗,是根本不可能的!這個大平臺太重要了!這個機會太寶貴了……